时间:2022-10-10 13:28:11 | 浏览:2990
每次分享完钓鱼的文章,总会有钓友留言,钓鱼最关键的是资源,有资源,别说钓饵,用烟屁股、指甲刀都能钓到鱼,这个观点对不对呢?
对也不对,曾经去友人的养殖池去做测试,池子里的鱼密度非常的大,挂一个没有任何处理过的烟屁股,根本没有鱼抢食。
但是将饵料加水,搅拌成稀汤状,再将烟屁股放进去浸泡一会,再用来挂钩钓鱼,果然来者不拒。
也正因为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甭管资源有多好,不加工一下的烟屁股,根本就钓不到鱼,那么决定钓到鱼的因素是什么呢?
答案有三,一是鱼的密度,二是饵料的味型,三是饵料的状态,只有这三者必须满足至少两个因素,就能钓到鱼,满足三个因素,才能钓好鱼,也就是我们说的爆护,那么,这三个要素我们要怎么达成呢?
一、鱼的密度
有经验的老鸟都能理解这么一句话,了解了水域里鱼的密度,就能判断出渔获的上限值,这是什么意思呢?
熟悉的钓点就不说了,陌生不熟悉的钓点,我们怎么判断鱼的密度呢?很简单,撒一把腥香的粉饵进水,观察一下小鱼进窝的速度和密度。
如果饵料打下去小杂鱼就快速进窝,数量还挺多,那该水域鱼的密度还是非常可观的,如果饵料打下去小杂鱼迟迟不进窝,即便进窝了,小杂鱼的密度也不大,那该水域鱼的密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之所以这么判断,是因为在野外水域中,完善的生态链就决定了这种数量差异,小鱼虾永远都是生态链的底层,也是我们最容易观察到的环节。
而我们在野钓时,之所以要尽量选择好钓位,选择合适的出钓天气,就是尽可能让鱼在钓点附近的密度大一些。
二、饵料的味型
水域内鱼的密度是客观条件,但是窝点内鱼的密度,则是可被人为操控的,简单地说,就是饵料的味型越合适,窝子里的鱼,密度就越多。
那么我们怎么来判断,饵料的味型合适还是不合适呢?在这一点上,我们需要做到两点即可。
1、味型数量尽量精简,最多不要超过3种,很多钓友喜欢将黑坑、竞技钓思路引入野钓,认为饵料的味型越复杂,越全面,诱鱼效果就越好。
事实上并不是这么回事,野外的鱼,能获取的食物种类其实并不多,食物的味型翻过来覆过去就那么几种,而且除了虫、腐殖、水藻,大多数食物的味型极为清淡。
太过于复杂的味型,对鱼来说,就像北方人第一次吃香辣蟹一样,第一感觉绝对不是怎么这么好吃,而是这玩意居然能吃?
所以,野钓饵料的味型种类,尽可能精简一些,最多两三种就可以了,再多,就真的容易把鱼给吓着,即便发窝了,也比较迟。
2、饵料的味型浓度从淡到浓,在黑坑垂钓中,有一个配饵技巧叫做试饵,其实就是调整饵料的味型浓度。
高手的操作比较随心所欲,水平差一些的就不妨中规中矩一些,从淡到浓,试个三五次,也就试出来了。
在野钓中,其实这个思路也是一样的,如果饵料诱鱼效果不佳,先不要调整味型种类,而是应该调整饵料的味型浓度。
调整个两三次,如果还是没有发窝,再考虑味型种类种类的调整,事实上,只要饵料中没有过多的工业香精,什么味型的饵料都应该能将鱼诱进窝子里。
三、饵料的状态
饵料的状态,就是指饵料是硬、是软,入水后会不会雾化、会不会溶散,再惊奇一些,就是饵料是活的还是死的。
实际上,在野外水域,饵料溶散、雾化效果如何,只有小杂鱼和鲢鳙才会关心,大多数正经鱼哪里见过这么奇怪的食物?
而对钓饵而言,只要不是冬春水温极低的季节,饵料的唯二影响只有两个,一个是饵团的体积大小合不合适,会影响刺鱼成功率,二是饵料的状态会影响漂相。
1、饵料的体积太大、太小都不适合鱼的吞咽,我们在遭遇小鱼闹窝时,最简单的处理办法就是饵团体积增大,饵团更黏一些,小鱼吞不下,饵团已经落底,小鱼自然就散了。
饵团的体积太小,相应的,鱼钩也很小,吞进嘴里也很快就吐出来了,刺鱼效果就非常糟糕了。
2、饵料脱落、溶散的速度,会影响到漂相,经常有钓友咨询,饵料入水之后不到30秒,浮漂就长了1~2目,这是啥原因?不出意外,这就是饵料溶散、脱钩了。
除此之外,饵团的体积在水中不断变化,钓组的灵敏度也会不断发生变化,只要不是铅坠躺底,随着饵料不断溶散,钓组必然会越来越灵敏。这个度,如何去把控,这就需要多实战、多总结了。
写在最后,钓鱼这个事,其实说穿了,就是饵料味型决定鱼的吃口,饵料的状态,大部分决定了饵料的漂相,想要钓到鱼,水里有鱼就可以,想要钓好,那么上述这三个要素,都要做到位才可以。
下雨是一种很有意思的气象,下雨对鱼来说,往往代表着水体中会有两个变化,第一是水温明显下降,第二是溶氧明显增加,这一升一降之余,会让鱼口发生不同的变化。降温会导致鱼的活性降低,摄食欲望减弱,溶氧增加会导致鱼的活性大增,摄食欲望会更加的强烈,正
钓鱼一定意义上也是打仗,所以说“钓法十三篇”等同兵法理解也不为过,因为——钓鱼是个综合性很强的活动,但是真正能理解这个的钓友,很少。尤其身处垂钓环境中,一旦出现不上鱼或上鱼不理想,马上就开始“纠结和怀疑”饵料、配方、小药......甚至学可
钓鱼是个熟练工种,很多技巧随着钓鱼时间增加会越来越熟悉,但有些基本性的东西最好还是一开始就掌握,以免走过多的弯路,越钓越糊涂。根据一些粉丝问的问题,我总结了3条新手容易糊涂的地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主线为什么有颜色,能不能用子线代替主线?作
对于一些新手钓友来说,刚开始钓鱼的时候会走入一些误区,或者是掌握的东西比较少,最终导致自己出钓后的渔获少,慢慢的就会对钓鱼失去信心,钓不到鱼不是鱼的问题,是人的问题只能说是你技不如人导致,所以平时多看多问多学习是很有必要的,本人作为一名过来
随着钓鱼时间的增加,钓龄也会增加,大家从新手到老手,期间经历了很多!我相信老钓友们都会有感触,因为期间大家经历的比较多,有苦有累也有甜!当然我说这些不是为了煽情,想表达一点,那就是大家从中学到了很多和钓鱼有关的东西,如技巧、经验、心得、配
在钓鱼过程中,有很多细节需要各位的注意,每年都有因为这些细节没有注意而丢掉性命的钓友。如果因为娱乐而丢掉了性命,其实是非常不值得的。所以我认为这才是钓鱼当中最重要的事情。 第一个,在做钓的附近,不要有电线,高压线,在高压线下做钓是非常危
如今钓鱼已成为一种休闲娱乐方式,喜欢钓鱼的人群也越来越年轻化。说起钓竿,国内玩家最熟悉的莫过于台钓竿,很多新手在面对品种繁多的鱼竿时,经常会迷茫难以抉择。今天小盖就给大家讲讲,大物竿、鲫鱼竿、黑坑竿……选什么牌子好?其实鱼竿不是越贵越好,适
在我们台钓为主的这个范围内。钓友们用的最多,使用频率最高的鱼竿,就是4.5米的长度了。那么,为什么4.5米的手竿在钓鱼人中使用的最多,使用频率最高呢?一是在一般的水域这个长度的手竿可以钓离岸边6米左右的距离,这个距离大多数中小型鱼类,都会到
夏季垂钓,到底选用哪种味型的鱼饵?用腥还是香?这是钓鱼人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在不少钓友的眼中,香味饵在夏季高温的时候更好用,而腥味饵太过于招小鱼,因此使用的范围会受到不少限制。其实,夏季钓鱼到底用腥还是用香,并不能如此简单地下结论,腥味饵不
引言:用啤酒开制饵料,是许多钓鱼人尝试、并经常使用的一种方式,甚至冠以啤酒“开饵水”的称号……然而,又有许多钓友对啤酒开饵的实际作用和效果持怀疑态度,甚至试过之后就弃之不用了,这里首先就体现出了“用法”的问题~其实,一般的水情和鱼情下,用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