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0 13:28:11 | 浏览:3675
每次分享完钓鱼的文章,总会有钓友留言,钓鱼最关键的是资源,有资源,别说钓饵,用烟屁股、指甲刀都能钓到鱼,这个观点对不对呢?
对也不对,曾经去友人的养殖池去做测试,池子里的鱼密度非常的大,挂一个没有任何处理过的烟屁股,根本没有鱼抢食。
但是将饵料加水,搅拌成稀汤状,再将烟屁股放进去浸泡一会,再用来挂钩钓鱼,果然来者不拒。
也正因为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甭管资源有多好,不加工一下的烟屁股,根本就钓不到鱼,那么决定钓到鱼的因素是什么呢?
答案有三,一是鱼的密度,二是饵料的味型,三是饵料的状态,只有这三者必须满足至少两个因素,就能钓到鱼,满足三个因素,才能钓好鱼,也就是我们说的爆护,那么,这三个要素我们要怎么达成呢?
一、鱼的密度
有经验的老鸟都能理解这么一句话,了解了水域里鱼的密度,就能判断出渔获的上限值,这是什么意思呢?
熟悉的钓点就不说了,陌生不熟悉的钓点,我们怎么判断鱼的密度呢?很简单,撒一把腥香的粉饵进水,观察一下小鱼进窝的速度和密度。
如果饵料打下去小杂鱼就快速进窝,数量还挺多,那该水域鱼的密度还是非常可观的,如果饵料打下去小杂鱼迟迟不进窝,即便进窝了,小杂鱼的密度也不大,那该水域鱼的密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之所以这么判断,是因为在野外水域中,完善的生态链就决定了这种数量差异,小鱼虾永远都是生态链的底层,也是我们最容易观察到的环节。
而我们在野钓时,之所以要尽量选择好钓位,选择合适的出钓天气,就是尽可能让鱼在钓点附近的密度大一些。
二、饵料的味型
水域内鱼的密度是客观条件,但是窝点内鱼的密度,则是可被人为操控的,简单地说,就是饵料的味型越合适,窝子里的鱼,密度就越多。
那么我们怎么来判断,饵料的味型合适还是不合适呢?在这一点上,我们需要做到两点即可。
1、味型数量尽量精简,最多不要超过3种,很多钓友喜欢将黑坑、竞技钓思路引入野钓,认为饵料的味型越复杂,越全面,诱鱼效果就越好。
事实上并不是这么回事,野外的鱼,能获取的食物种类其实并不多,食物的味型翻过来覆过去就那么几种,而且除了虫、腐殖、水藻,大多数食物的味型极为清淡。
太过于复杂的味型,对鱼来说,就像北方人第一次吃香辣蟹一样,第一感觉绝对不是怎么这么好吃,而是这玩意居然能吃?
所以,野钓饵料的味型种类,尽可能精简一些,最多两三种就可以了,再多,就真的容易把鱼给吓着,即便发窝了,也比较迟。
2、饵料的味型浓度从淡到浓,在黑坑垂钓中,有一个配饵技巧叫做试饵,其实就是调整饵料的味型浓度。
高手的操作比较随心所欲,水平差一些的就不妨中规中矩一些,从淡到浓,试个三五次,也就试出来了。
在野钓中,其实这个思路也是一样的,如果饵料诱鱼效果不佳,先不要调整味型种类,而是应该调整饵料的味型浓度。
调整个两三次,如果还是没有发窝,再考虑味型种类种类的调整,事实上,只要饵料中没有过多的工业香精,什么味型的饵料都应该能将鱼诱进窝子里。
三、饵料的状态
饵料的状态,就是指饵料是硬、是软,入水后会不会雾化、会不会溶散,再惊奇一些,就是饵料是活的还是死的。
实际上,在野外水域,饵料溶散、雾化效果如何,只有小杂鱼和鲢鳙才会关心,大多数正经鱼哪里见过这么奇怪的食物?
而对钓饵而言,只要不是冬春水温极低的季节,饵料的唯二影响只有两个,一个是饵团的体积大小合不合适,会影响刺鱼成功率,二是饵料的状态会影响漂相。
1、饵料的体积太大、太小都不适合鱼的吞咽,我们在遭遇小鱼闹窝时,最简单的处理办法就是饵团体积增大,饵团更黏一些,小鱼吞不下,饵团已经落底,小鱼自然就散了。
饵团的体积太小,相应的,鱼钩也很小,吞进嘴里也很快就吐出来了,刺鱼效果就非常糟糕了。
2、饵料脱落、溶散的速度,会影响到漂相,经常有钓友咨询,饵料入水之后不到30秒,浮漂就长了1~2目,这是啥原因?不出意外,这就是饵料溶散、脱钩了。
除此之外,饵团的体积在水中不断变化,钓组的灵敏度也会不断发生变化,只要不是铅坠躺底,随着饵料不断溶散,钓组必然会越来越灵敏。这个度,如何去把控,这就需要多实战、多总结了。
写在最后,钓鱼这个事,其实说穿了,就是饵料味型决定鱼的吃口,饵料的状态,大部分决定了饵料的漂相,想要钓到鱼,水里有鱼就可以,想要钓好,那么上述这三个要素,都要做到位才可以。
钓鱼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运动,要想钓好鱼我们需要掌握很多知识。比如看天气。比如观地形。再比如熟悉各种钓具、饵料的应用。......另外,通过钓鱼还可以学会一些技能。就这么说吧,钓鱼人除了钓鱼不行,其他的都行~钓鱼人第一个技能:认鱼啥?认鱼也算
钓鱼人和不钓鱼的人有哪些区别?有的人可能会想:这能有啥区别,无非就是我有钓鱼装备、会使用,他们没有、有也不会用呗。这当然也算一种区别,最直观的一种,但实际上两者还有很多的不同点,除非你是新手或者平常出钓率没那么高,那可能没什么两样。下面我和
作为一个资深钓鱼人,肯定会钓鱼,而且钓技不差。但是,说起钓鱼人的素质,很多钓鱼人并不合格。网上冲浪时,发现有一篇帖文,让我印象深刻,感到由衷的感叹,相信很多钓鱼人人看到,都会感到脸红,无地自容。什么贴子会引起我们的感叹呢?这个贴子又是啥内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钓到鱼,钓好鱼,有几把趁手的鱼竿是很重要的一件事,鱼竿的好坏会在很多程度上对钓鱼的过程和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鲤鱼和鲫鱼是钓友们垂钓频率很高的两种淡水鱼类,那么,钓鲤鱼如何挑选钓鱼竿?钓鲫鱼如何挑选钓鱼竿?下面,我
每次分享完钓鱼的文章,总会有钓友留言,钓鱼最关键的是资源,有资源,别说钓饵,用烟屁股、指甲刀都能钓到鱼,这个观点对不对呢?对也不对,曾经去友人的养殖池去做测试,池子里的鱼密度非常的大,挂一个没有任何处理过的烟屁股,根本没有鱼抢食。但是将饵料
同样是钓竿加鱼线钩子和别人不一样就被判了刑切勿以娱乐之名做违法之事……三人湖畔锚鱼被当场查获……湖南益阳,因天气干旱,一湖泊枯水时间较长,浅滩滞留了大量鱼类,周边群众纷纷前来钓鱼。李某、张某、刘某获悉有一种叫“钩刺耙刺”的锚钩渔具,只需用粗
你问我钓鱼好玩么?我肯定回答好玩,不然我买那么多钓具干啥,更不可能一个爱好坚持十多年。别觉得我是因为写文章赚钱才一直钓鱼的,应该反过来,是因为喜欢钓鱼才顺便写点文章赚点外快。绝大多数钓友不写文章不发视频,光投入没产出他们也坚持钓了十多年甚至
一年四季气候差异巨大,鱼类又是变温动物,活动会受到水温变化的影响,所以说一年四季钓鱼的套路上有很大的差异。甚至是相同的季节,也是可以分阶段的,尤其是春秋两季,这2个季节是钓鱼的好季节,但是严格来说只在某个阶段鱼才好钓。因为春季是冷到人,秋季
钓鱼到底是不是一项运动呢?这个问题其实在不同的人眼中,认知是不一样的,喜欢钓鱼的人,自然坚信不疑,这就是一项休闲运动,但是在不喜欢钓鱼的人眼中,坐着怎么能算运动呢?为什么认知差异这么大呢?盖因钓鱼和其他运动的烈度以及运动的区域是不一样的,比
不同种类的鱼,基本都会有不同的习性,当你主钓某种目标鱼时,充分了解目标鱼的特点,上鱼肯定会快人一步。最简单来说,不同的鱼有不同的觅食喜好,想要主钓某种鱼,就需要注意饵料搭配;不同的鱼还喜欢在不同的地形,比如钓鲫鱼往往离不开钓草,钓鲤鱼往往离
立春已经早过了,本以为温度越越来越高,鱼会越来越好钓,结果前两天我们这边却下雪了~作为一个南方人,每次看到下雪总是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所以我就跑出去钓鱼了,但究竟是为了看雪去钓鱼,还是为了钓鱼去看雪,自己也不知道。钓了一下午,啥也没钓到,人
开篇必读:想要快速增加钓技,最好的办法就是多钓,遇到不懂的多问老钓友,多读一些我这样的钓鱼文章。 从我买来的第一根鱼竿开始,到现在已经处于半入魔状态,只要是有时间就往河边跑。有的时候没有时间钓鱼,到河边看看钓友钓鱼也是一种享受。近期很多钓友
昨天有个钓友私信问我,各种文章总会强调,基本功扎实,才能有更多的渔获,那么哪些算是基本功,又分别该怎么练习呢?现在水域资源越来越少,也没有那么多的实战钓点,能不能给点建议,抽空在家练习一二。要说钓鱼这个事,个人的建议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可
根据本人从钓三十余年的经验积累和切身体会,总结出钓鱼的十二项禁忌,今天总结归纳出来供大家参考分享,掌握好这些禁忌,对大家钓鱼或许有些好处。我身处齐鲁大地,这些禁忌有的可能有地域性的,那就仅供参考阅读之料吧,其目的是抛砖引玉大家相互交流以学习
流水钓鱼,需要讲究技巧,一是钓深要讲究,二是钓饵要讲究,三是钓点的流速和方向也需要讲究,四是选择合适的钓法。钓流水,之所以讲究这么多,是因为水流的流动,对钓鱼的影响,还是很直接的,最直观的影响有两个。一、水流冲刷浮漂,无法判断鱼口讯号水流流